2023年1月8日起,新冠病毒感染正式實施“乙類乙管”。疫情初期,我國對新冠患者采取免費治療政策,隨著疫情防控政策的優化,醫保報銷政策發生了怎樣的變化?就診費用醫保如何報銷?
住院費用全額保障 基層門急診報銷不低于70%
為保障新冠患者不因住院費用問題影響治療,1月6日,國家醫保局等四部門聯合發布《關于實施“乙類乙管”后優化新型冠狀病毒感染患者治療費用醫療保障相關政策的通知》(下簡稱“通知”),規定對住院的新冠患者延續“乙類甲管”時的政策,全額保障新冠患者的住院費用。
具體而言,若新冠患者符合衛生健康部門制定的新型冠狀病毒感染診療方案的住院醫療費用,在基本醫保、大病保險、醫療救助等按規定支付后,個人負擔部分由財政給予補助。該政策以新冠患者入院時間計算,先行執行至2023年3月31日。
在財政補助方面,中央財政按實際發生費用的60%予以補助,其余資金由地方財政支付。
經梳理各地政策發現,大部分省份采取省級和市、縣財政資金1:1分配的方式進行補助,少數地區的省級財政資金占比更大,例如廣西、吉林全省以及湖北省鄉村振興重點幫扶縣的分配比例為1.5:1,山東省財政直接管理縣的分配比例為3:1。
除了住院費用外,與新冠感染救治有關的門、急診費用原則上不設起付線和封頂線,報銷比例不低于70%。
各地也根據實際情況提高了門急診患者在基層醫保定點醫療機構治療新冠的報銷水平,保證新冠患者在感染早期能夠及時獲得醫療服務。
具體而言,北京、上海、廣西、甘肅、天津、山東、江蘇、浙江、安徽等?。ㄖ陛犑校┑膱箐N比例超過70%,其中北京和上海的最高報銷比例高達90%。
基層醫療機構報銷水平的提升既有利于分流患者,也能更好地滿足群眾就近求醫的需求。
以上海為例,各社區衛生服務機構的發熱診療人數從12月19日占全市發熱診療量的5%以下,增長到23日的50.2%,有效緩解了二三級醫院的壓力。
基層醫療機構報銷水平的提升既有利于分流患者,也能更好地滿足群眾就近求醫的需求。
以上海為例,各社區衛生服務機構的發熱診療人數從12月19日占全市發熱診療量的5%以下,增長到23日的50.2%,有效緩解了二三級醫院的壓力。
互聯網+助力新冠診療 首診報銷標準同線下
除了線下治療外,線上問診也可醫保結算。
《通知》要求,對于行業部門準許針對新型冠狀病毒感染開放的互聯網首診服務,按規定為出現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相關癥狀、符合《新冠病毒感染者居家治療指南》的患者提供醫保移動支付結算服務,各地醫保部門可按線上線下一致的原則配套互聯網首診醫療服務價格政策,報銷標準與線下一致。
目前,寧夏和福建已明確新冠感染互聯網診查費標準。其中,寧夏回族自治區醫保部門對互聯網首診服務項目確定價格為6元/次,福建省按現行線下門診標準分級收取診查費。
在疫情快速擴散蔓延的攻堅時期,互聯網醫療服務以及報銷標準的及時跟進,極大減輕了醫院線下門診的負擔,有效避免過度的醫療擠兌。根據《2022中國互聯網醫院發展調研報告》,截至2022年6月,全國已審批設置1700余家互聯網醫院。
目前,至少15個省份已公布本省“互聯網+”醫療服務的醫療機構名單,保證新冠患者能夠通過線上問診服務得到及時治療。數據顯示,四川省互聯網醫院數量為237家,位列第一,湖北、山東、北京、上海、江蘇等省及直轄市均提供了超過百家的互聯網+醫療服務機構。
根據各省市的數據,線上問診受到民眾的認可與歡迎。
“健康四川官微”微信公眾號數據顯示,12月12日至28 日,四川省互聯網醫院共為群眾提供網絡咨詢15.26萬次,網絡復診3.52萬次,開具電子處方3.25萬單。
廣州市疾病預防控制中心數據顯示,12月6日以來,互聯網醫院累計提供線上診療14萬人次,開展健康咨詢2.86萬人次,近一周開具電子處方4.2萬張。
超600種治療藥物納入國家醫保目錄
我國醫保報銷的新冠病毒感染治療用藥品種豐富。截至1月11日,現行版國家醫保藥品目錄有治療發熱、咳嗽等新冠癥狀的藥品660種。
盡管Paxlovid因生產企業輝瑞投資有限公司報價高談判失敗,但新型冠狀病毒感染診療方案中的新型冠狀病毒治療藥品仍將延續醫保臨時支付政策,先行執行至2023年3月31日。
換言之,在此期間,新冠病毒感染的參?;颊呤褂肞axlovid、阿茲夫定片、莫諾拉韋膠囊、散寒化濕顆粒等在內的治療性藥物,均可享受醫保報銷政策。
此外,為應對新冠藥品資源不足的問題,各省市也按照規定、結合醫?;疬\行情況,臨時性地擴大醫保藥品目錄。
據不完全統計,目前,至少十余省份已臨時擴大醫保藥品目錄,以及時滿足新冠患者用藥需求。其中,絕大多數省份將新冠防治藥品納入甲類管理,無需患者自費,有利于降低新冠治療成本。
統計顯示,小兒氨酚黃那敏顆粒、復方氨酚烷胺膠囊、氨咖黃敏膠囊等藥品多省納入臨時醫保藥品目錄。
其中,小兒氨酚黃那敏顆粒出現的頻次最多。據統計,兒童可用藥物在臨時醫保藥品的占比較高,包含小兒解感顆粒、小兒清毒糖漿、小兒風熱清口服液等,以緩解兒童用藥緊張問題。
與此同時,各省藥品名單也呈現因地制宜的特色。
例如廣西將對癥治療的地方特色中成藥和民族藥納入臨時醫保范圍;湖南省將24個中藥醫院制劑臨時納入醫保報銷,這些制劑屬于當地三甲醫院的自制藥,涵蓋預防方,輕型、普通治療方以及恢復期治療方等。
不僅如此,部分省份還降低了患者承擔成本。
河南省醫保局將“九味清瘟飲顆?!奔{入河南省醫?;鹬Ц斗秶?,制劑價格由51.41元/盒降至48元/盒,降幅為6.6%。湖北省對掛網新冠防治藥品小兒清肺顆粒進行了降價調整,由原先的94.8元/盒,降至79元/盒。
新冠醫保政策適時動態調整
新冠疫情暴發初期,在對新冠肺炎患者的醫療保障上,國家醫保局提出了“兩個確?!保捍_?;颊卟灰蛸M用問題影響就醫;確保收治醫院不因支付政策影響救治。
根據國新辦消息,自疫情暴發至2022年6月,醫保局已累計預撥200億元用作新冠肺炎患者救治費用保障。
而根據《抗擊新冠肺炎疫情的中國行動》白皮書,截至2022年5月31日,全國確診住院患者總醫療費用達到13.5億元,確診患者人均醫療費用約2.3萬元。其中,重癥患者人均治療費用超過15萬元,一些危重癥患者治療費用幾十萬元甚至上百萬元,全部由國家承擔。
疫情初期采取的免費治療是一種應急狀態下的醫療保障措施,在疫情管控優化為“乙類乙管”之后,醫保報銷也將逐步恢復常態化管理。但新冠治療費用醫療保障的優化并不等于“自掏腰包”。除了國家醫保局《通知》規定的調整醫保支付政策、擴大臨時醫保藥品目錄、做好“互聯網+”醫保服務等基本要求,各地還在積極探索其他措施,更好保障廣大人民群眾的健康權益。
例如,山東、貴州、四川等省份要求各地醫保經辦機構將新型冠狀病毒感染患者的醫療費用單列預算,不納入收治醫療機構的總額預算指標。海南、山東、江蘇、陜西等省份向定點醫療機構預付醫?;?,確保收治醫療機構不因醫??傤~預算管理規定影響救治。
江蘇、廣東、安徽等省份優化醫保信息平臺的結算系統模塊,統一啟用“新冠門診”醫療類別,以提升結算新冠感染門診費用的效率。
其中,安徽省醫保結算系統可根據醫療類別、疾病診斷自動判斷待遇算法,實現聯網即時結算報銷。截至1月3日,安徽省新冠感染門診醫保系統即時結算2.38萬人次,涉及醫療總費用369萬元,醫?;鹬Ц?41萬元,次均報銷費用101元。
“乙類乙管”不等于“放任不管”。我國目前正處于春運高峰期,疫情傳播擴散風險依然較高,新冠醫保報銷政策的出臺給民眾吃下了“定心丸”。無論是延續報銷和補助政策、擴大新冠藥品醫保目錄,還是各地自行探索新冠醫保報銷方案,都有利于保障感染者及時就診的健康權益,確保人民群眾平穩度過感染高峰期。
來源:上觀新聞